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堅持黨委領導、校長負責,全面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部署,錨定醫學教育發展新方向,精心構建出“頂層設計、教學革新、師資賦能”三位一體融合育人體系,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,書寫了新時代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答卷。
頂層設計謀全局 政策平臺筑根基
政策領航,擘畫發展藍圖。學校黨委高位統籌,將教育數字化納入學校事業發展總體規劃,創新建立“三橫三縱”推進機制,橫向覆蓋教學、管理、服務三大領域,確保數字化改革無死角;縱向貫穿基礎建設、應用深化、輻射推廣3個階段,推動數字化建設循序漸進、層層深入。
平臺筑基,構建智慧生態。學校依托T-Mind醫學院校專用AI工具平臺,打造“數據本地化、模型垂直進化、跨域安全共享”生態閉環,實現教學資源的智能生成與共享。在教學資源端,應用“暢課”“學習通”等App實現課堂教學虛實聯動;在教學實施端,建成“人體數字三維云體驗館”“云上運動防護實訓室”,推動人體解剖學、肌肉骨骼康復等核心課程啟用“虛實雙軌診斷”教學模式;在管理服務端,整合教學、人事、科研、財務等系統,通過統一身份認證與數據中心建設,實現數據共享與資源融通,為學校管理精準化、服務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撐。
教學革新破難題 五維融合育英才
醫學教育:打造五維融合模型。面對傳統醫學教育設備成本高、病例資源固化、臨床實踐碎片化的痛點,學校以教學革新為突破口,創新構建“五維融合”教學模型,將AISP動態病例庫、標準化病人、醫學教學設備、真實臨床場景與動態評估系統等有機融合。推動虛擬病例動態化,開發覆蓋高血壓、休克等8類常見病種的AI病例庫,支持病情進展模擬與并發癥演變,實現學生臨床思維訓練全覆蓋;堅持技能訓練虛實化,通過AI病史采集系統、臨床思維訓練系統,助力學生在仿真環境中與虛擬病人自然交互,大幅提升病史采集的完整性與準確性;實現考核評估智能化,建立操作規范度、理論診斷準確率、虛擬任務完成質量三維評估體系,推動技能考核從人工主觀評分向數據客觀量化轉變。
特殊教育:開發個性化學習系統。學校積極踐行社會責任,主動提升科技服務地方水平,與漳州市陽光學校聯合研發“AI驅動型特殊教育個性化學習系統”,構建“內容智能拆分、進度動態追蹤、反饋實時調整”閉環機制,助力聽障、視障學生實現全面發展。系統成功入選2025年福建省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應用場景典型案例,為全國特殊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可復制的“漳衛方案”。
師資賦能激活力 雙線培訓提素養
分層培訓強技能。學校實施AI賦能教學能力提升工程,構建“基礎普及、專項提升、創新應用”三級培訓體系。基礎普及階段,面向全體教師開展“學習通平臺應用”“資源庫建設”等基礎培訓;專項提升階段,開展“超星AI工作臺”“智慧職教平臺”等專項實訓;創新應用階段,進階開發AI融合教學資源,助力教師牢固掌握數字化教學的各項技能。
以賽促教育名師。學校創新舉辦“探索人工智能,賦能教學創新”教學能力比賽,評選優秀數字化教學案例49項,促進教育創新與高質量發展。同時,鼓勵教師參加國家、省級教師教學能力大賽,累計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、三等獎3項,省級一等獎21項;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3項,其中特等獎1項、一等獎6項。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成果豐碩,37人獲評省市級各類高層次人才,3人獲評省級教學名師、2人獲評省級金牌工匠,4個教學團隊分別入選國家級、省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。
展望新時代,逐夢新征程。站在新的起點上,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將始終以政治引領堅守“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”初心使命,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創新,聚焦服務個性化、管理精準化、應用場景化,推動“AI+教育”向縱深發展,著力培養具備扎實醫學素養、創新思維與數字技能的高素質醫藥衛生人才,為建設教育強國、健康中國貢獻更多人才支撐與智力支持。
(作者:陳雅靜 方舒婷)信息來源: 《光明日報》( 2025年10月22日 03版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