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南交通大學創建于1896年,前身是北洋官鐵路局創辦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。1900年,由于八國聯軍入侵,學堂被迫停辦。1905年,學堂在唐山復校,改名為唐山鐵路學堂。1906年,增設礦科,更名為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。1908年,學堂由清政府郵傳部直轄,更名為郵傳部唐山路礦學堂。1912年,中華民國成立。清政府的郵傳部被民國政府交通部取代,學堂歸交通部直轄,學校更名為交通部唐山鐵路學校。1913年,學校奉教育部、交通部令,更名為唐山工業專門學校。1921年,北洋政府交通部組建交通大學,總部設在北京,下設北京、唐山、上海三個學校。我校更名為交通大學唐山學校。1922年,交通部改組交通大學,下設唐山大學和南洋大學,學校更名為交通部唐山大學。1928年2月,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學改名唐山交通大學。同年6月,國民政府宣布南北統一,唐山交通大學改稱第二交通大學。同年,交通部重組交通大學,總部在上海。我校更名為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。同年10月,國民政府設立鐵道部,我校暫歸鐵道部直轄。11月,交通大學移歸鐵道部后,交通大學改稱鐵道部交通大學,下設上海本部、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工程學院,學校更名為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。
1937年“七七事變”后,我校校園被日軍占領。在全校師生、校友的努力下,學校于年底在湖南湘潭復校。1938年3月,教育部指令,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 理學院暫行并入唐山工程學院。5月,學校遷往湖南湘鄉楊家灘。 1938年,武漢淪陷,舉校再次被迫西遷。1939年,學校在貴州平越古城(今福泉市)復課。1941年7月,教育部下令將學校校名改為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、 北平鐵道管理學院。由于此校名在校內引起爭議,1942年1月,教育部更改前令,組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,下設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。 1944年11月,日軍攻占貴州獨山,學校被迫再次遷校到四川璧山辦學。抗日戰爭勝利后,1946年8月,接教育部令,學校更名為國立唐山工學院,歸教育部直轄,遷回唐山原址辦學。1949年,新中國成立,學校由中央軍委鐵道部接管,組建中國交通大學,本部在北京,下設唐山工學院和北京鐵道管理學院,學校更名為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。1950年8月,學校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。1952年,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,我校采礦、冶金、化工、建筑、水利、通訊等系(組)師生調整到外校,我校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。1964年9月,根據中共中央建設大三線的精神,鐵道部決定我校遷至四川峨眉。1972年,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。1989年學校辦學主體遷至成都九里校區,2002年在成都犀浦擴建新校區,2020年與成都市合作共建成都東部(國際)校區,遂形成今日“一校、兩地、四校區”的辦學格局。
校慶日
每年的5月15日
校訓

1928年,國民政府成立后,交通部重組交通大學,總部在上海,我校當時名為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。1930年5月2日,交通大學公布校訓:“精勤求學,敦篤勵志,果毅力行,忠恕任事”。1947年5月15日,在唐山工學院(西南交通大學)建校51周年,唐山復校42周年校慶之際,我校重新確定原交通大學之校訓為唐山工學院之院訓。院訓曰:“精勤求學,敦篤勵志,果毅力行,忠恕任事”。
學校精神

“竢實揚華”的由來:1916年春,教育部在北京舉行全國高等學校作業成績展覽評比,我校以94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第一名。同年12月,教育部為此除給我校頒發優等獎狀外,還由教育總長范源濂特獎我校“竢實揚華”匾額一方,“竢”就是等待的意思;“實”則有三層意思,即果實、堅實、誠實和實事求是;“揚”有飛揚,傳播之意;“華”有中華簡稱、華麗、美麗等意。四個字組合在一起,有等待果實成熟,即寓意培養出人才,同時使人才更加務實、誠實,從而揚我中華,振興中華,復興中華。“揚華”也有揚棄浮華、追求一種務實的、不尚虛華之意。
“自強不息”是學校在長期的顛沛流離的辦學經歷中總結出來的,該詞語出自《周易》的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,原意為,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晝夜、永恒運動的,所以“天”是“剛健”的,人應效法天,積極進取,永不停息。對交大來說,其中有四層意思:永不停息、知難而上、完善自我和艱苦奮斗。
“竢實揚華,自強不息”的交大精神包含有四種內涵:首先是“愛國至上、振興中華”;其次是“嚴謹嚴格、求真務實”;再次是“愛校如家、敬業奉獻”;最后是“開拓創新、艱苦奮斗”。
案例圖片:




開發平臺采用系統底板+核心板+擴展板的設計方法,通過選擇不同的核心板和擴展板構成不同功能的開發平臺。能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的性能需求。模塊化的設計能使用戶對系統設計有清晰的認識。
開發平臺硬件資源
FPGA-4C10 FPGA核心板
核心板采用6層高精度PCB設計,系統運行更加穩定、可靠。
主芯片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IV系列級FPGA EP4CE10F17C8N,門電路高達100萬門。
FPGA配置芯片采用EPCS16,容量高達16M BIT,擦寫次數高達上萬次。
提供JTAG編程模式。
核心板與系統板連接后,板載USB-Blaster電纜;只需要一根USB線就可以對核心板進行程序下載。
一路50M高速、穩定的時鐘源。
一路系統復位電路。
系統電源管理模塊能夠提供+5V、+3.3V、+2.5V、1.2V等多種不同電壓的電源輸出供系統使用。
一路16M*16BIT SDRAM。
系統提供四位帶LED燈的復位按鍵。
核心板提供與核心板其它資源不復用的130個以上的IO供用戶二次開發使用。
EDA/SOPC系統板
標配854*480 24位 TFT彩色串行LCD顯示。用戶可更換不同規格的顯示屏。
與屏配套標配電容觸摸屏。
1個模擬信號發生器模塊,可提供頻率、幅度均可調的正弦波、三角波、方波等信號波形。
1個數字時鐘輸出模塊,可提供24M至1HZ的數字脈沖信號。
1個8位高速并行ADC接口模塊,速度高達40 Msps。
1個8位高速并行DAC接口模塊速度高達33 Msps。
1個串行A/D轉換接口。
1個串行D/A轉換接口。
1個VGA接口模塊。
1個UART串行通迅模塊。
1個USB轉串口設備接口。
1個Ethernet10M/100M高速接口模塊。
1個SD卡接口模塊
2個PS2接口模塊,可以接鍵盤或鼠標。
1個I2C接口的E2PROM,型號為AT24C08N。
1個音頻CODEC模塊(喇叭、蜂鳴器可選擇,音量可調節)。
1個RTC實時時鐘芯片,具有時鐘掉電保護、電池在線式充電功能。
12個撥動開關和12個按鍵開關輸入。
12個發光LED顯示。
1個八位七段碼管顯示模塊。
2位靜態數碼管顯示模塊。
16x16矩陣led點陣顯示模塊。
4X4矩陣鍵輸入模塊
1個電壓控制的直流電機和1個四相的步進電機模塊。
1個數字溫度傳感和1個霍爾傳感器模塊。
HH—EXT高速接口模塊。
多路電源輸出(均帶過流、過壓保護)。
示例實驗
EDA實驗與電子設計競賽實驗內容:
簡單的QUARTUSII實例設計
格雷碼編碼器的設計
含異步清零和使能的加法計數器
八位七段數碼管顯示電路的設計
數控分頻器的設計
圖形和語言混合輸入電路設計
步長可變的加減計數器的設計
四位并行乘法器的設計
設計四位全加器
可控脈沖發生器的設計
基本觸發器的設計
矩陣鍵盤顯示電路的設計
16*16點陣顯示實驗
直流電機的測速實驗
步進電機驅動控制
交通燈實驗
DDS信號發生器的設計
電子音樂設計實驗
PLL鎖相環IP設計實驗
PS2接口鍵盤顯示實驗
VGA彩條信號發生器的設計
七人表決器設計實驗
四人搶答器設計實驗
正負脈寬調制信號發生器設計
數字頻率計的設計
多功能數字鐘的設計
數字秒表的設計
出租車計費器的設計
數碼鎖的設計
PS2鼠標編碼設計
SPI串行AD/DA轉換器的設計
1602液晶顯示實驗
Qsys 32位處理器示例實驗
最簡單Qsys系統設計
PIO IP核-流水燈實驗
SDRAM IP核的系統設計
SPI Flash編程實驗
PIO輸入-開關信號的讀取實驗
PIO IP核-中斷
基于Timer IP核的定時器的設計
矩陣鍵盤與數碼管顯示實驗
UART串口通迅實驗
基于IIC的EEPROM讀寫實驗
SDRAM讀寫操作實驗
1602液晶顯示實驗
RTC實時時鐘實驗
串行AD/DA-SPI核
信號發生器-SPI核
1-WIRE數字溫度計的設計
點陣字符顯示實驗
讀SD卡實驗
| 設備名稱 | DB-E803 EDA/SOPC綜合實驗系統 | |
| 核心芯片 | EP4CE10F17C8N | |
| 工作電壓 | ~220v±10%,50Hz±1Hz | |
| 尺寸(mm) | 420 x 290 x 130 | |
| 重量(kg) | <5 | |
| 軟件版本 | QuartusII 13.0 ,NiosII SBT for Eclipse 13.0,ModelSim 13.0 | |
| 例程語言 | 提供Verilog,VHDL兩種版本例程供用戶使用 | |
| 附件清單 | 串口線 × 1 | USB連接線 × 1 |
| 網絡連接線 × 1 | 電源連接線 × 1 | |
| 實驗指導書 × 3 | 開發DVD套件 × 1 | |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