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公寓樓高20層,人員密集,安全管理工作責任重大。面對挑戰,學院創新構建“一體兩翼三維四驅”社區安全共同體,有效破解管理難題,打造高校“一站式”學生社區平安校園樣板,為同類院校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城建方案”。
“1234”體系
破解安全治理難題的系統答卷
學院摒棄“頭痛醫頭”的傳統安保模式,從頂層設計發力,構建起權責清晰、運轉高效的安全治理體系。
“1”個中樞統攬全局。實體化運行的“校園110”服務中心,是學院安全共同體的“智慧大腦”與指揮樞紐。它聯動屬地警務力量,整合學院安保、物業、學生組織等多方職能,實現“一個窗口受理訴求、一個平臺調度資源、一套流程處置問題”,徹底打破以往安全管理中力量分散、條塊分割的壁壘,讓治理指令高效傳達、執行到位。
“2”翼驅動凝聚合力。學院整合資源,讓“專業翼”與“學生翼”協同發力,形成專群結合的治理格局。深化“警校共建”機制,聘任法治副校長,引入當地公安、消防等專業力量,為安全治理注入專業支撐;同時,組建學生護校隊、志愿消防隊,并將其與網格員體系深度融合,推動學生從“被管理者”轉變為安全治理的“信息員”“宣傳員”和應急處置的“先遣隊員”,激活基層治理“神經末梢”。
“3”維網格扎根基層。學院建立“寢室長—層長—棟長”三級網格管理體系,將治理觸角延伸至學生生活最前線。寢室長作為本宿舍的“安全哨兵”,及時排查隱患、上報信息;層長擔任樓層“協調樞紐”,統籌區域內的安全事務;棟長全面負責整棟公寓安全管理,確保“小事不出樓層,大事不出樓棟”,實現安全問題早發現、早處置。
“4”輪機制保障運行。學院構建預警預防、快速響應、協同聯動、教育演練4項機制,構成安全治理的完整閉環。日常通過安全巡查、宣傳教育筑牢預防防線;實行“24小時值班”制度,承諾“5分鐘到場”處置應急事件;公安、消防、學院等多方力量定期會商、聯合行動,提升處置效能;定期開展綜合演練,強化師生應急能力,讓安全治理從“被動應對”轉向“主動防控”。
從“平安”到“育人”
實現安全共同體的價值躍升
學院構建安全共同體,目的不僅是讓校園安全防線持續筑牢,更實現了治理效能與育人成果的雙豐收。
安全指標持續優化。自體系運行以來,學院學生社區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率達100%,未發生一起重大安全責任事故。在每年的大型消防疏散演練中,單棟公寓2400余名師生可在6分鐘內高效有序撤離,應急處置能力經受住實戰檢驗。
治理效能顯著提升。依托“校園110”快速響應機制,2025年學院累計處理高層公寓水電故障等各類求助68起,處置滿意度高達99%,讓師生訴求得到及時回應。
育人功能充分彰顯。學院安全共同體已成為“行走的育人課堂”,學生在參與安全巡查、應急演練等工作中,責任意識、法治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全面錘煉。從“被動接受管理”到“主動參與治理”,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責任感顯著增強,實現了安全治理與“三全育人”的深度融合。
學院憑借出色的安全治理成效,多次獲評市級文保重點單位、安全保衛先進單位,經驗吸引多家媒體關注,多所兄弟院校前來考察學習,“城建方案”的示范效應持續擴大。
學院構建“1234”安全共同體,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。下一步,學院將持續推動治理重心下移,把更多資源、服務、管理投向學生社區,同時探索“智慧安全大腦”建設,借助大數據、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從“人防、技防”到“智防”的升級,推動“城建方案”標準化輸出,為高校“一站式”學生社區治理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。
。ㄔ幱 彭艷芳)
來源: 《光明日報》2025年10月14日08版
來源: 《光明日報》2025年10月14日08版


